当然,用于表示的标记元素会影响到HTML的结构,而W3C也没有忽略这个问题。他们在早些时候就意识到这样的情形不能持久,而且急需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于是在1995年,W3C开始着手制定一个名为CSS的规范。到1996年,这一规范已同HTML本身处于同一地位,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规范。
那么CSS能提供给我们什么呢?第一个标准是层叠样式表Level 1(CSS1),它是1996年W3C的一个正式的规范。不久以后,W3C的层叠样式表和格式化属性(CSS&FP)工作组开始着手一个更高级的规范。1998年,当层叠样式表Level 2(CSS2)被当作一个正式的规范时,他们的工作便告一段落了。CSS2构建在CSSl之上,并且在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扩展了一些早期的工作。
将来CSS或许还会有更高的版本,但在那之前,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已有的CSS吧。
丰富的样式
首先,CSS允许更为丰富的文档外观,即使从表示程度的高度上来看,它也比HTML更为丰富。CSS拥有设置文本颜色和背景颜色的能力;它允许为任何元素创建边框并调整边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它允许改变文本的大小写方式、修饰方式(如加下划线)、文本字符间隔,甚至可以隐藏文本以及其他许多效果。
例如,网页上的一级标题(也是主题),通常就是本页的标题,正确的标记为:
现在假设要让此标题为暗红色,使用某种字体,斜体,带下划线,而且还带黄色的背景。如用HTML来做,就得在表格中放置H1标签,而且还要用到其他一大堆像FONT和U之类的标签。但用CSS,所需的仅仅是一条规则:
H1 {
color;maroon;
font:italic 1em Times, serif;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background:yellow;
}
就这么简单。总之,能用HTML制作的都可以用CSS来制作。没有必要将自己约束在HTML的圈子里。例如:
Hl{
color:maroon;
font:italic 1em Times,serif;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background:yellow url(titlebg.png) repeat-x;
border:1px solid red;
margin-bottom:0;
padding:5px;
}
这样一条规则就允许我们在H1的背景里按水平方向重复放置一个图像,为H1加上一个边框,它与文本的间隔至少为五个像素,而且还去掉了元素的下边界(空白的空间)。而HTML不能做如此细化的工作——这也算是对CSS的一个尝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