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到网络发展的早期(1990-1993),HTML还是种很贫乏的微型语言。它儿乎全由结构化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对于描述段落、超链接,列表及标题非常有用。但像表格、框架或者是我们认为在创建网页时很有必要的一些复杂的标记却没有包含在内,甚至连边儿都未沾上。通常认为,HTML是一种结构化标记语言,用于描述文档的不同部分。至于这些部分应该怎样去显示,HTML却很少去关注。所以这种语言并不关心文档的外观,它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小的标记系统。
然后Mosaic出现了。
突然,对于几乎所有上网超过十分钟的人来说,万维网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从一个文档跳到另一个文档。只需让鼠标指向一个特殊颜色的文本或者是图像,然后再轻轻点击鼠标即可。甚至,文本和图像可以在一起显示,而且要创建网页所需的所有工具只是一个纯文本编辑器。这就显得非常自由、非常开放,而且网页的外观也非常漂亮。
于是网站开始到处萌生。个人杂志网站、大学网站、公司网站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网站纷至沓来。然而,随着网站数量的增加,对产生新的网页效果的HTML标签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了。网页制作者也就开始有了使用粗体或者斜体文本的需求。当时,HTML并不具备处理这类需求的能力。读者可能需要强调一小部分文本,但你无法保证它一定变为斜体——或许粗体,甚至是不同颜色的正常宋体,这以来于用户的浏览器及其设置。但是没有任何措施能保障制作者所创作的就是读者所看到的。
由于种种压力,像B和I选样的标记元素开始引入到语言中。突然,一种结构化语言开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