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CSS还不能令人信服,那么这应该可以了:样式表能彻底减轻网页设计者的工作负担。
样式表能够在恰当的地方集中一批命令,以实现某种可视效果,而不是将它们到处分散在整个文档中。比如,假设要让文档中的所有标题都显示为紫色,如果使用HTML就需在每个标题标签里放置一个FONT标签,如下:
This is Purple!
而且还必需对每个二级标题进行同样的设置。如果在文档中有40个这样的标题,那么我们就必须插入40个FONT标签,因为每个标题都需要一个!这么一个小小的效果所需的工作量却非常大。
不妨假设上面的上作也已做完,而且那些所有的FONT标签也都加上了。现任心情应该很舒畅了——然而可能又决定将标题变为暗绿色,而不是紫色。那么又得回到前面,修改每一个FONT标签。当然,只要此标题是文档中唯一的紫色文本,我们就可以用查找替换的编辑功能。但如果文档中还有另外的紫色FONT标签,就不能用查找替换操作了。
但是如果我们运用单独的一条规则会更好:
H2{
color:purple;
}
不仅键入快,而且易于改变。如果想由紫色变为暗绿色,只需对这条规则加以改变就可以了。
再回到前面的例子:
H1 {
color;maroon;
font:italic 1em Times, serif;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background:yellow;
}
它的书写看起来比使用HTML更糟糕,但考虑这样一种情形:当某页需要12个同H1一样的H2元素时,如果使用HTML,那么这12个H2元素需要多少标记呢?非常多!另一方面,如使用CSS,则只需照下面这样做:
H1,H2{
color;maroon;
font:italic 1em Times, serif;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background:yellow;
}
现在这种样式同时应用于Hl和H2元素,但只需多输入3个字符。
如果想改变Hl和H2元素的显示方式,CSS带来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了。考虑将所有H1和H2元素的HTML标记作改变所花的时间,和将前面的样式变为下面的样式所花的时间,并且进行比较:
H1,H2{
color;navy;
font:bold 1em Times, serif;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overline;
background:silver;
}
如果这两种方法都用计时表来计时,我敢打赌经验丰富的CSS作者一定会轻而易举地胜出HTML的操作者。
另外,大多数CSS规则都可以集中起来放到文档中的某个位置。也可以将每条规则同具体的元素联系起来,从而应用到整个文档,但通常还是将所有的样式规则放到一张样式表中更有效。这样,创建或修改整个文档外观时只在样式表文件中修改就可以了。